在男性健康需要关注的几大领域中,前列腺的健康状况日益受到重视。前列腺癌被称为“男人癌”,目前全球数据显示前列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,成为男性第二大常见癌症。
在我国,我国每年有5万人因前列腺癌死亡,而很多患者都是一经确诊就是中晚期。
从少见到常见,前列腺癌在中国增长迅速
随着中国人均寿命不断提高,前列腺疾病的发病率也逐渐升高。中国14多亿人,其中男性占7亿,现在进入老年的男性已经接近2亿,而前列腺癌是一种老年人好发的疾病。
随着医学水平的增长,医学健康检测意识的提高,还有污染、遗传等等原因,中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不断增长。
随着生活水平提高,国人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,红肉、动物脂肪、乳制品摄入比例增高,蔬果类比例相对下降,逐渐高脂肪、高蛋白、高热量,出现了很多肥胖的老年男性群体,也是前列腺癌的易发人群,加之生活工作压力巨大,在不合理的饮食基础上,合并饮酒、吸烟等不良的生活方式造成炎症,炎症会进一步发展,大大增加了男性患病的几率。
另外,受遗传基因、雄性激素等因素的影响,前列腺的检出率也在不断上升。
前列腺炎症、增生、癌变三者相伴
前列腺癌的早期症状十分隐匿,不容易被发现。前列腺癌早期没有特异症状,所有的症状和前列腺增生一样。
前列腺增生是良性疾病:※ 50岁以上男性60%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性增生;※ 60岁以上70%,70岁以上80%,80岁可能100%有病理性增生。
很多老年人都会伴有尿频、尿急、尿分叉的情况,这些都属于常见现象。
然而这些良性症状,往往会伴随着前列腺癌,但是很多患者没有这方面的意识,也就忽视了早期筛查这个环节。
如果男性出现尿频尿急、夜尿增多、排尿困难、尿线无力等情况,可能是前列腺出了问题,一定要及早去医院进行正规筛查,做到早筛早治,争取把疾病控制在早期范围。
50岁+男士需提高警惕,家族史45岁开始筛查
伴随着前列腺各种良性病变的同时,不能忽视对于癌变的早期筛查,出现前列腺不适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。
按照国际标准,50岁以上的男性每年体检都应该筛查前列腺癌。
尤其是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,血清PSA(前列腺特异抗原)筛查应该提前到45岁。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患前列腺癌的机率要比正常人高2—4倍(也有文献报道是4—8倍),这和基因遗传相关。
PSA筛查也被称之为前列腺特异性抗原,是前列腺癌重要的检查指标。
PSA在4—10ng/mL之间,要看游离比总,根据比值判定,这期间就有15%的癌变可能性;PSA大于10ng/mL,大概有20%—30%的癌变可能性;PSA大于20ng/mL,相应患癌比例就大大增高了。
特别提示,PSA筛查的结果受炎症、感染、医源性操作、性生活等等多种因素干扰。男性PSA结果大于4ng/mL,我们首先要给予重视,重视并不代表惊慌和焦虑,需要隔一段时间再复查一次,如果确认PSA持续上升,就有前列腺癌的可能性,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做进一步检查。
惰性癌,不忽视,不惊慌
如果发现患上前列腺癌,也不要过分焦虑,相对其他癌种来说,前列腺癌是惰性疾病,进程相对缓慢。
和肺癌、肝癌等相比,前列腺癌的预后较好,即使出现淋巴结或附近组织的转移,经过规范治疗,前列腺癌5年生存率也可接近100%。对任何人来说,早防治、早诊断、早治疗都是防治癌症的硬道理,前列腺癌也不例外。
医生根据判断分级,对于部分早期前列腺癌生长缓慢的,在保证一定前提条件下,可以严密监测,定期复查,一旦感觉肿瘤有加速或者有进展,及时终止风险,介入治疗。
随着创新治疗方式增多,即使前列腺癌进展到中晚期,在我国已经获批的新型内分泌药物醋酸阿比特龙,阿帕他胺等,让患者拥有更多治疗选择,有助提高生活质量。
对于年轻、身体条件好、有需求的患者,从国际上对前列腺癌诊疗指南来说,即使是中晚期,即使是局部进展,即使是有少量的远处转移,我们认为肿瘤负荷越低,根治治疗的可能性越高,患者生存才能延长。
前列腺癌是个综合治疗的过程,力争把这些恶性肿瘤变成像糖尿病、高血压一样的慢性疾病,尽可能地延长患者生存、提高生活质量,这样患者就不会因患癌而过度焦虑了。
倡导MDT诊疗,多学科联动
MDT(多学科会诊)起源于美国,现在国内各大医院广泛应用。
肿瘤治疗从来都不是单一的治疗,随着创新治疗方式越来越多,前列腺癌进入多学科诊疗(MDT)时代,大大提高了前列腺癌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。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、提高生活质量都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。
目前全国很多医院都开始了MDT诊疗,随着医学学科的细分,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规律和特点,众多学科专家给予患者进行综合指导,能够给患者打造出个体化的精准治疗手段,为前列腺癌的综合治疗提供了更多的空间。
多学科联合治疗,发现问题解决问题,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,提高患者生存质量,延长生存期,专业的问题交给专业人士!
如何保护好前列腺,建议大家多喝水,不憋尿,避免久坐,不喝酒,规律性生活,多吃高纤维食物等。